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定西市多举措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来源:定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9/3/22 15:09:15
字号:A A    颜色:
打好组合拳   下好精准棋 
 
——定西市多举措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本网讯(通讯员 苟永平)近年来,定西市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原则,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期、化解得彻底的工作思路,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居),一般矛盾纠纷不出乡镇(街道),非重大矛盾纠纷不上交。近两年全市各级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29000余件,调成率达96%以上,为全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定西市继2018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长安杯”后,2019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8年度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州)”荣誉称号。
 
健全责任网络 实现排查调处专业化
 
全市把乡镇一级作为构筑多元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的核心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政法及信访工作的意见》,把分散在各个部门、单位中的权限和资源力量进行整合,通过实施跨部门联动调解,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清、资源零散、运行机制不畅、协作配合不力等问题,真正发挥好乡镇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治中心,新增专兼职工作人员383名,负责统一受理矛盾纠纷及信访事项,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同时市、县区两级分别建立了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在村一级依托村(社区)、企业、居民小区等基层单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小组)2583个,全面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
 
为防止矛盾纠纷被部门“踢皮球”,按照来源渠道、涉事类型、问题性质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将矛盾纠纷划分成一般矛盾纠纷、突出矛盾纠纷、重大矛盾纠纷、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四大类,明确归口办理的部门。一般矛盾纠纷主要由村(社区)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调处;突出矛盾纠纷由当地党委、政府统一协调,行业问题由主管部门负责调处,单位内部矛盾由单位调解组织调处;重大矛盾纠纷主要由共同的上级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处,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做到了“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限期调结”;涉法涉诉矛盾纠纷主要由市、县区信访联席会议、政法委负责协调相关单位调处,切实把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化解在了当地。
 
强化协作联动 推进调解主体多元化
 
定西市把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的重点放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上,努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第三方调解、人民调解诉前司法确认等“六大调解”方式有机结合,动员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层次、专业化、全覆盖、无遗漏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民调解组织,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在交通事故、医疗卫生等领域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利用自治力量进行调解;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建立第三方调解员队伍,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211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46个,医疗纠纷调委会8个,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9个,婚姻家庭调委会6个,物业管理调委会7个,涉法涉诉调委会5个,其它调委会11个。各级人民法院加大庭前调解和庭外和解,强化人民调解与诉前司法确认有效对接,使司法确认工作更加规范,确认数量和效果不断提升。近两年司法确认案件1226件。积极引导组建“和事佬”队伍,精选群众基础好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乡村教师和辈分高、有威望的老人担任“和事佬”,充分发挥其“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广泛收集民情动态,运用法律、亲情、道德的力量,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依托“送法下乡”百场法治宣讲暨法律服务直通车行动、一村一律师联系制度等载体,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让群众免费获得咨询、调解服务及法律援助。通过发挥多方调解力量作用,促进了矛盾纠纷和信访维稳苗头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近两年来,全市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60件99人,群体性上访7件100人。
 
紧扣重点环节 促进调处步骤系统化
 
紧紧抓住预防、排查、化解、回访4个环节,做到源头预防减少矛盾、苗头介入管控矛盾、多方联动化解矛盾、跟踪回访复查矛盾。注重防范,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全力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两个全覆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截止2018年,全市共评估各类重大事项325件,其中重大决策6件,重大项目284件,重大活动35件,化解矛盾11928起。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从推动完善政策和机制入手,着力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各类矛盾。各级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反映诉求、化解矛盾。促进政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切实防止因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引发社会矛盾。主动排查,杜绝矛盾脱管漏管。排查工作结合领导接访、干部走访、干群互访、包案结访和主动约访等“五访”活动,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同时,突出三个重点,做到矛盾纠纷件件底数清、事事情况明,纠纷排查不留死角。及时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化解工作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大力推行专业调解、行业调解,健全和完善“大调解”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类别分别确定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轻重缓急和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方法,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跟踪回访,确保矛盾彻底解决。推行“谁化解,谁回访”,对疑难问题、重大矛盾持续跟踪,随时掌握已化解的重大矛盾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对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再次回炉,启动相关程序,落实包案责任,深化细化措施,防止矛盾反弹。
 
完善保障机制 确保工作运行精细化
 
为保障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运行更加规范,全市建立了预警防范、定期排查、会商分析研判、多方联动调处、应急处置、利益表达、督查指导、考核考评等八项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相关部门各自为战、预测预警不灵敏、排查化解缺方法等老大难问题。各级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绩效纳入同级平安建设、信访工作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对排查调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和部门,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近年共对4个单位实行“黄牌警告”,约谈县级干部11人次,科级干部23人次。全面发挥公安民警、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坚持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分别按每周、每半月、每月、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各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问题。(定西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