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定西政法网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20/5/20 11:07:18
本网讯 近年来,定西市临洮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按照“一二三三三”的思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搭建一个平台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
临洮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解决了综治中心机构编制、人员、场所、设施等问题,选优配强了乡镇政法委员和综治中心主任,建成了有机构编制、有固定场所、有配套制度的实体化平台,实现了对社会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筹运用。县委政法委精心谋划,对各级综治中心场所布置、阵地建设等进行了规范,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场所设置、统一墙面装饰、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台账资料、统一运行机制“六统一”要求,全县18个乡镇、221个村(社区)建成综治中心,建成率分别为100%、66%,使综治中心成为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普法宣传、安置帮教、治安巡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筑牢了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全面铺开,在打造玉井镇白塔村、八里铺镇水渠村2个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的基础上,组织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进行了观摩学习,累计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68个,组建了矛盾纠纷调解室、“说事室”,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程、靠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558件,化解3344件,化解率94%。
配强两支力量 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力量保障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乡镇政法委员配备作为实现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重要抓手,一次性为全县18个乡镇配齐了乡镇政法委员,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填补了乡镇党委班子无专人抓政法工作的空白。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并一次性配强了综治中心主任,解决了机构编制的问题。县委政法委精心组织,对新任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主任进行集中培训,解决政法委员和综治专项主任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为基础社会治理提供了可靠力量保障。
建设“三大中心”,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社会治理就是要积极群众关心关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日常生活服务、办事办证等问题。必须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三大中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依托综治中心组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推动综治中心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模式,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聚焦为民意识,提升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力量,集中办理群众各类事务,实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成为群众消除怨气的“泄气阀”、社会矛盾的“缓冲带”、群众困难的“门诊所”、稳定隐患的“排查点”、社会纠纷的“过滤器”、群众意见的“收集站”、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畅通了民意,连接了民情,赢得了民心。延伸服务群众渠道,驻村帮扶队员、村社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方式,不仅帮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解开了大家思想上的疙瘩,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强“三调联动” 构建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体系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全面构建既各自发挥职能、又有机配合、相互补充的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一是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周报告、月例会制度,深入田间地头、邻里乡间,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做到了矛盾纠纷提前发现,及时化解。对排查发现的邻里矛盾、房屋宅基地、赡养、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损害赔偿等矛盾问题,简单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口头调处,一般矛盾纠纷报村调委会调处,经济纠纷引导群众到乡镇司法所调解,重大纠纷报乡镇综治中心,由乡镇综治中心协调处理。
二是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专业优势。建成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对行业系统内专业性比较强的矛盾问题,由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多种手段调解,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19年以来,专业性调委会共接受矛盾纠纷31件,全部调处成功。建立规范诉前、诉中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审判机关对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且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告知当事人先行调解。2019年以来,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接受县法院委派调解案件569件,调解成功101件。强化访调对接。规范信访与调解对接工作流程,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动律师参与信访案件化解,全县24名律师每天轮流在县信访接待大厅值班,第一时间参与信访接待工作。2019年以来,值班律师共接待来访群众58批299人次,化解疑难信访案件27起207人次。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辅助作用。在充分发挥体制内人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社会贤达、“五老人士”、红白理事、农民企业家、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治安户长、律师、平安志愿者等知民情民意、善化解矛盾的第三方力量,鼓励调解能手及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成立个人调解室、说事室,整合民间社会自愿调解资源,突破传统的调解模式,及时高效化解民间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健全完善律师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在县法院、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了两个律师调解室,并根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推广,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结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通过设置综治积分的办法,对网格员每年奖励基础分中拿出50分作为奖励,用于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作为报酬。其他平安建设工作参与者,按照参与情况积分,奖励相应积分,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起积2分,调处成功1起积5分,参与调处省、市、县交办矛盾分别积15、10、5分,调处成功分别积20、15、10分,用于从“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奖品,实现了小超市撬动“大动能”,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格局。
推进“三治融合”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是关键。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础自治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利用孝道红黑榜、善行义举榜等规范村民的行为。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载体,引导群众建立“乡村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理念,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整合村调委会、治安联保、法律顾问等人员与德高望重志愿者代表构成服务团队,利用主题党日、党员培训教育、集会等活动,以社为单位,邀请群众代表,集中开展“拉家常、化纠纷”活动,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方式。将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活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遵纪守法户、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发挥德治的先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农家”“优秀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等五大行动,把好的理念、作风、习惯转化为群众自身需求,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崇德尚法成为群众的内在需要,倡导家庭、邻里和谐。(中共定西市委政法委员会/王鑫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