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
——通渭县马营镇触发主动创稳“末梢神经”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苟金卷 康健刚
今年以来,通渭县马营镇以矛盾纠纷化解为主线,注重前端预防、源头治理,把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抓在平常,建立健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进“主动创稳”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完善机制 搭建基层治理“立体式平台”
“马营镇涧滩村发生一起经济纠纷,请求协同开展矛盾化解。”接到马营派出所《警情推送函》后,马营镇综治中心迅速分析研判。马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镇长杨景番第一时间牵头召开镇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联席会议进行专题会,制定调处方案。通过和双方当事人的反复协调对接,双方同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今年以来,马营镇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先锋官”作用,整合资源,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社会治理工作得到了稳步提升。
全面排查 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马营镇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各村网格员定期全面采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的变动信息、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通过创建镇村两级“综治网格化管理”微信群等,实现全镇8400余户村民信息直通,发布转发各类基层治理信息,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切实解决群众需求。
“镇上积极推进技防建设,覆盖镇村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实现治安管理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护路护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多功能模块应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得到了有力夯实。”马营镇党委书记张建胜说。
探索新思路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村民魏某和丈夫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到县法院申请离婚。县法院按照“一诉讼两推送”工作机制,将案件委派给马营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发挥基层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指派当事人所在村委会网格员担任调解员,经上门耐心调解,魏某夫妻心结终被解,二人之间又有了甜蜜的笑容。
今年以来,马营镇全镇3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依托原有便民服务站,整合“四会两室”,建立村(社区)综治中心36个,全部实现与镇综治中心有效衔接。将现有的党建、综治、信访、 民政、城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并进行实名编码,全面实现多格合一、一网统筹。每个网格至少配备 1 名兼职或专职网格员,全镇现有网格员310名,达到了网格化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