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三抓三促▪主动创稳】岷县:探索“三度”融合新模式不断激发矛盾纠纷化解“家活力”

来源:岷县政法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3/9/13 10:56:05
字号:A A    颜色:

今年以来,岷县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引领妇女、联系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聚焦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以创建“汇聚幸福·和合之家”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三度”融合,着力构建源头维权、法治宣传、社会维权“三位一体”大格局维权服务模式,使“汇聚幸福·和合之家”成为妇女姐妹们家庭和睦的“心灵驿站”、社会和谐的“助推器”,以“家庭小幸福”带动“社会大和谐”,真正做到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为推进建设平安、法治岷县贡献巾帼力量。

夯实基础建阵地  制度保障更有力度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建立“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中,树立“一盘棋”思维,推动形成“家庭矛盾解决在家庭”格局,以“小家”幸福促进“大家”和谐。一是夯实基础注重长效,与县政法委、民政、司法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全县“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建设方案》《关于深入开展婚姻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使目标更加明确、步调更加一致、措施更加精准,依托县民政局、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县法院建设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和“汇聚幸福·和合之家”调解室,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法律咨询等心理、法律援助服务。同时组建了以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矛盾调解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全县村(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二是聚合力强化联动协作,积极主动协调民政、综治、法院等部门,利用人民调解、诉讼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相互衔接,凝聚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到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工作中来,形成各司其职、对接有序、协作联动合力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用。三是建阵地延伸服务触角,印发《关于延伸“汇聚幸福·和合之家”服务功能的通知》,推动“汇聚幸福·和合之家”服务功能向基层法庭、社区延伸。法院“和合之家”旨在诉讼调处和家事调解,社区“和合之家”旨在婚前教育,加强婚姻家庭归属感,做好婚中服务等工作,政务大厅“和合之家”旨在开展普法宣传,向新婚夫妻开展专业辅导服务。同时,县妇联将妇联执委、网格员吸纳到“和合之家”服务队伍中,推行矛盾纠纷“五级九天”“情理法诉”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对走向婚姻边缘的夫妻进行婚姻诊断、心理辅导和法律服务,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调处。“汇聚幸福·和合之家”成立后至今,全县共受理家事案件3309件,审结3205件,调撤案件1657件,调撤率50.7%。

“线上线下”齐发力  法治宣传更有广度

坚持服务导向,构建闭环式婚姻家庭危机干预服务体系,努力把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线上依托“岷州妇女”微信公众号、全县妇联主席工作交流群、村级妇联连心群等平台,实时转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内容,开设“民法典微讲堂”“陇姐学法”“陇姐心语”等学法专栏,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制作《立法大家谈》视频,坚持“线上”学法常态化,切实扩大宣传覆盖范围,使普法宣传真正“活”起来,“落”下去,走到妇女群众身边、走进妇女群众心里。线下紧盯元旦、春节、“三八”维权周、五一、安全生产月、“6.26”国际禁毒日等重点节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咨询讲解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宣传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等知识,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宣传册,引导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充分认识到法律是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切实提高了妇女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知识水平。同时,在县政务大厅婚姻登记处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卡和联心卡,广泛宣传妇女权益法规相关知识,帮助了解维权渠道;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14”“5.20”结婚证集体颁证仪式,引导适婚对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大力培育和传播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40余场(次),专题讲座10场(次),制作并播放《立法大家谈》2期。

“法理+情理”巧调解  “3+N”模式更有温度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一件事”化解,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机制,让更多的家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构建系统化机制。联合县法院成立“巾帼工作室”,建立“3+N”(即一名法院法官、一名特邀调解员、一名法律顾问和各基层妇联干部及执委政策的调解员)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模式,持续完善“法院+妇联”的联动机制,不断推动诉前调解多元解纷工作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基层法庭、乡镇、村(社区)妇联、人民调解员知民情、解民意的优势,形成了“多元解纷、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努力实现家事纠纷“案结、事了、人和”。二是开展柔性化服务。实行特邀调解员和志愿者定班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选派高素质干部队伍入驻“和合之家”,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卡、维护权益明白卡、法律援助服务卡,以“柔性化解”的模式最大限度调处矛盾纠纷,让“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在家庭”落地见效。三是打造特色化品牌。通过在基层法庭、乡镇分片区建立“巾帼工作室”“婚调室”,多形式开展婚姻家庭大讲堂、播放法治宣传片、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引导观看一部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片,提供一次婚恋情感调适、法律法规公益服务,上好婚姻辅导“第一课”,打造妇联系统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品牌载体,建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巾帼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