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陇川镇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走进陇川学校,举办“开学第一课 送法进校园”法治教育宣讲活动,旨在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禁毒观念与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精准普法,明责任、破误区
讲座中援引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白皮书数据,指出“法律认知空白”“禁毒知识匮乏”是未成年人涉法涉毒主要风险点。结合未成年人因好奇尝试新型毒品、非法持有毒品被追责的真实案例,阐释“不知法者不免责”“涉毒必担责”原则,并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现场解读刑事责任年龄与涉毒违法追责标准,打破“未成年免罚”“偶尔碰毒无害”的错误认知。
深度剖析,溯诱因、强认知
采用“病毒模型”理论,从三方面剖析犯罪与涉毒诱因,社会层面,揭露伪装成奶茶、巧克力等新型毒品的“高迷惑性、高成瘾性”危害;心理层面,解读因好奇攀比、寻求关注尝试毒品或卷入违法活动的成因;家庭层面,结合法律援助经验,指出“监护缺位、禁毒教育不足”的风险。通过算清“犯罪成本账”“涉毒代价账”,让学生直观认识违法涉毒的严重危害。
赋能授技,传方法、固防线
针对青少年易遇的网络诈骗、胁迫犯罪及毒品诱惑,提供“综合防护指南”:一是讲解诈骗“五步应对法”与胁迫脱险策略;二是明确禁毒自护要点,包括识别新型毒品、坚守“不尝试、不接受、快离开、及时报”原则;三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告知学生权利、证据固定方法及求助途径,鼓励善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
讲座期间,派出所民警结合辖区涉毒案例,强调毒品对身心健康的危害;综治中心人员讲解校园与社区禁毒防护联动机制,进一步丰富内容;司法所人员重点讲解了防范校园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电竞沉迷和各类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守法品质,提高尊法用法能力。
此次活动是落实“法治副校长”职责、深化“法治+禁毒”进校园的重要举措,既普及法律与禁毒知识,更在学生心中播下法治禁毒种子,为构建无毒平安校园、护航青少年成长注入司法行政与多部门协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