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筑牢法治社会根基 谱写全民普法新篇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11/5 10:54:48
字号:A A    颜色:

□ 本报评论员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恪守规则、尊重契约、维护公正的良好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全民普法之路,在14亿多人口中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成就了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从“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这场规模宏大的全民普法实践已走过四十载。法治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土壤,培育着公民的法治精神,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通知明确指出,全民普及法律常识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1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自此,国家以五年为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民普法正式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让执法过程成为生动的普法课堂,有效破解“法条硬、理解难”的问题。此后,“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推行,普法工作逐步由“软任务”转变为“硬约束”。

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是全民普法的重中之重。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自此,每年国家宪法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掀起宪法宣传的热潮,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融入血脉。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把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正式确立下来。如今,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已成常态。这一制度设计以庄严仪式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崇宪法、信仰法治的鲜明导向。

……

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春华秋实。经过四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创新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单一部门主导,到形成普法“一盘棋”、奏响“大合唱”;从“送法下乡”的质朴实践,到“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数字化跃迁……四十年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同向。

今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开启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这部全民普法工作的基础性法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总结全民普法四十年实践经验、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从一纸规划到一部法律,从一场法治“启蒙运动”到一项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全民普法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现代治理的光辉历程。法治宣传教育法必将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法治宣传教育法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构建起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四梁八柱”。

七章六十五条,从立法目的到基本原则,从工作机制到重点群体,从保障监督到法律责任,每一条款都凝结着实践智慧,每一章节都体现着时代关切,对普法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规定的同时,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法律——法治宣传教育法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规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规定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内容,有助于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在全社会广泛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全面实施宪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通读法治宣传教育法,“宪法”二字极具分量。“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宣传教育”“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传教育”……“宪法”一词在法律条文中反复出现,体现党和国家对于宪法宣传教育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在立法中再次得到确认。法治宣传教育法强调,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同时,把“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分别设专章予以规定,真正做到了统筹局部与整体、兼顾当下与长远。

全民普法离不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动。“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一章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依法履职的法治观念,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规定宪法宣誓制度、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民普法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培育崇法尚德的时代新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一章强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协同配合,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对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关键在于明确各方权责,构建职责清晰、保障有力、评价科学的长效工作机制。

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群团组织、事业单位都有结合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义务,并鼓励支持企业、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

文化无形,却能产生更为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法治文化是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法治宣传教育法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法治文化人才培养……以立法的方式推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深远而持久的力量。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说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那么执行就是确保这些规矩得以落实的过程。

要真正实现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目标,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把宣传普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成果,深入宣传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全体公民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发挥法律制度最大效能。要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进一步细化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内容,推动普法工作落细落实。要结合“十五五”时期法治建设目标任务,科学谋划“九五”普法规划,更好配合法治宣传教育法落地实施。要以法律实施为契机,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通过制度保障与实践引导相结合,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全民法治行为习惯。

——强化指导督促工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法宣传力度,统筹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强化保障和监督,推动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法既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普法工作既要“走心”,也要“走新”。要通过丰富学习方式、创新宣传载体,对立法目的、重要意义、核心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宣传解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积极性,切实提升全社会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四十载砥砺奋进,法治薪火相传;九万里风鹏正举,普法新篇待书。站在“十五五”即将开局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筑基拓新的时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